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7-08-12 编辑:1019

  为什么非要在硕士毕业时才发现职业规划如此重要?

  别人家的孩子考研究生,你家的孩子就一定要考研究生?别人家的孩子成了高教的牺牲品,你是不是也想你的孩子成为教育产业化的产品?!本科生难找好工作,研究生就好找了?你们家富裕到根本不用考虑这种投入的资金回笼么?就是你根本不考虑资金回笼,那么你是不是要考虑孩子的青春折旧呢?!

  引言

  一天,我在北大农园吃饭,跟坐在旁边的与我年岁相仿的人聊天。

  “你是做什么的?”

  “企业管理人员。”

  “哦,学什么的?”

  “mba”

  “mba哪里毕业的?”

  “美国的”

  “没有成为“海带”?”我开玩笑着说。

  “还没有。”

  “国内什么大学毕业的?”

  “隔壁清华的。”

  “本来是mba专业的吗?”

  “不是。”

  “怎么学起mba了?”

  “刚上大学那时候傻嘛,以为自己很牛,随着潮流留学美国,读到了博士。其实自己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以为拿到博士能挣大钱,可是经过这么多年,才发现我这样更适合学mba。哎,早知如此,何苦当初啊?”他的脸上显出一点无奈。

  “想把这种感觉和经历告诉这些还很牛气的学生们?”我真诚地说。

  “能挣钱么?”

  “很难挣,不过大学生们很需要这些咨询。”

  “那就算了吧。还是通过你搞职业规划的人说吧?大家不要以为自己大牛人,职业规划确实很重要。唉。”

  “谢谢!”

  一、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是怎么样的?

  好像这么说,有的学生会说:“我们学校职业规划课这么热门,怎么能说我们职业规划意识不强呢?”

  不可否认,因为很多人担心未来的职业去向不好,就想选修职业规划课,职业规划课很热门,这种情况是有的。

  但是,当我给某重点高校讲职业规划课时,偌大的教室居然不到10几个人到场,这门课报名的很多,但是为什么听课的那么少?据说,平时就那么少的人,那么是因为老师讲课不好么?还是因为学生太懒了?

  一个对自己未来都不负责任的人,凭什么社会要为他们负责?

  也许同学们还在想着如何在考上北大清华的研究生吧?他们憋足了一口气就是要考上北大清华?

  就是考上北大清华又怎样?《北大阿晓的职业困惑及咨询解答》和《考博与工作---找回自我》这两篇文章已经足够说明一个不重视职业规划的人,无论他/她是哪个学校的,都深受其害。

  《考博与工作:找回自我》作者大地苍鹰曾经跟我说过:“杜老师,我做了一下调查,北大研究生至少有30%跟我一样根本没有职业规划概念,很多人都说:再说吧,走哪算哪。”

  北大本科生阿晓曾对我说:“杜老师,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告诉大学新生们,职业规划太重要了,否则像我这样,太痛苦了!”

  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比本科生强烈,这个从我咨询的案例来说,找我咨询最多的就是研究生,因为往往到研究生毕业时,他们才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不适合找工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想换专业,要求待遇比较高等等。可是青春已经不再,自己的责任又是如此之大,要赶紧买房,要赶紧筹措结婚费用,要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等等。

  但是,尽管他们强烈的职业规划意识,由于他们所受相关的教育过少,往往缺乏对职业规划的正确认知,有一个研究生在听完我的讲座之后,就一定要我给他咨询。他是学it的,结果某次在听了一家寿险公司的讲座后,就全职做起了保险销售。我问他,学it的研究生都快毕业了,你怎么会突然想起做保险的呢?

  “对做it不感兴趣,保险既可以帮助别人,又可以挣大钱!”

  可是他做了几个月保险,一个单都没签。看来他要坚韧不拔地把保险做下去了!不撞南墙誓不回头,这是读到研究生阶段学生的一种韧劲在起作用!

  无独有偶,另一个研究生临毕业之时,说她对自己的专业不喜欢,该专业让自己“发”不了,她要把自己糊里糊涂读书的时间抢回来,她要尽快把还在外地的母亲接在北京来,让他们不仅为她这个会学习的女儿(她是某重点大学的保送研究生)感到骄傲,而且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毕竟为了读这个研究生欠父母的太多了,包括经济方面的!

  可是当我让她自我介绍一下的时候,她连在qq里都无法介绍自己,而且就是在电话中都不知道怎么说话,这样的人能做销售么?她的理论是:

  “我哪方面不行,就改哪方面!”

  这两个研究生适合做销售么?适合做保险推销么?如果适合的话,他们为什么要读这个跟保险金融根本不沾边的研究生?如果他们不适合做销售,那么它们的职业规划是不是在拿自己的青春做代价?代价是不是太大了点?!

  中国的研究生太多了,以至于什么行业都需要研究生?!

  如果说研究生只是两三年的话,那么就是很多大学很流行的直博生,也就是研究生和博士生连读五六年的学生中,也有更加触目惊心的案例。

  一个学生成了某院士的直博生,一开始把他兴奋得睡不着觉。可是后来他才知道在硕士阶段很难见着院士的面。因为这位院士带了数十个硕士生博士生。

  见到院士的面时,他主动跟院士打招呼,院士就知道他是自己的学生,其他(包括他的姓名、专业方向等)概不知道,更别说讨论学业问题了。学完六年,拿个博士学位应该不成问题,因为他是院士的学生嘛,有谁敢不让这样的学生毕业?

  他的师兄师姐们就是跟他一样,进去读直博时很兴奋,读完一年后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开始郁闷了。学位肯定能拿到,但是六年之后,自己能得到多少回报呢?现在有多少研究生是为了科学而学科学的呢?!

  他的大胆就在于他并不想走那些师兄师姐们的老路。在我的咨询下,他勇敢地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他想挣更多的钱,再说院士指定的研究方向他也不感兴趣。既然这个专业的博士生不能满足他的核心价值观,那么他还有必要像他的那些师兄师姐们去为了这个众人看中的博士学位而“殉道”么?最终他申请硕士学位,学校和院士老板居然同意了。

  要说这位同学还算是走运的。因为他从直博改成硕士,在他众多院士弟子中是第一例。

  还有更惨的。

  有个学生,也是直博生,他所在的那个学校极有名。但是硕士念了一年后,他才发现他根本拿不到博士学位。他是工科高校毕业的,动手能力很强,而他现在读的专业要求理论性特强,他对那些理论性的东西根本就不感兴趣。他的痛苦就在于,他想转成硕士生,他拿个硕士生学位还没有问题,可是按学校规定,直博转成硕士不可能!他这六年该怎么过呢?!他要是早点知道该校是以纯理科为主的,要是早点知道并不是每

  个人都适合读某个专业的博士,不至于把上这个名校的博士生这么件大喜事变成一个大悲剧了吧?

  中国人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好“品德”,但是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悲剧每天在发生,我的心就在颤抖!

  为什么说,这些案例最后在我的内心发酵了呢?因为你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的话,实在是太痛苦了!

  下面摘抄一个快毕业的研究生网友“坚持自己”的一段话:

  “通过向您请教,我真的感觉收获颇多,它使我25年来第一次对自己和自己的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前的我只是盲目地活着,从未想过自己的职业、人生,也因此导致今天的迷茫,不过也不是坏事,因为我还可以告诫刚入大学的学弟学妹:只有早点对自己的职业作出规划才不致有浪费青春虚度光阴的“悲剧感”发生,才不致浪费自身的资源优势!”

  二、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怎么做的?

  职业规划概念也就是近几年逐渐被国人所认识的。我做职业规划也是很偶然的机会才从事的,刚开始给很多高校学生讲《用自信敲开成功就业的大门》,讲我的从国有企业走向世界五百强(被猎头相中)的工作经历,鼓励同学们找工作并不是那么难找的,演讲打动了很多同学,他们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了我。逐渐地我转向了职业规划咨询和心理咨询。最长的一次咨询是给一个名校经济博士生咨询,时长达13个小时。应该说我们的高校在职业规划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感觉浮于表面甚至存在着一些误区:我曾经去某高校讲课,看见橱窗里贴着一个职业规划课的宣传,就是让该校考上北大清华研究生的同学讲如何考上北大清华的。这就是这个高校的职业规划课?!

  有天,我问一个清华的硕士生:“你曾经做过某某职业规划测试么?”他说:“做过,但是都忘了,也看不出什么问题。”

  其实光做测试不给解释,还是不够的,真正的咨询应该是一对一的。

  从我接触的专业职业性格测试提供商来看,没有一个是很完备的,他们都宣称自己是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的,而且有些高校老师喜欢做秀,明明是别人的产品,因为用了点人民币,就宣称是跟人联合开发的。银子是学校付的,那些老师当然需要给自己脸上贴金子。

  社会的浮躁病已经深深地渗入到学校的各个方面。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